日前,公司贾景明、刘晓秋、高慧媛,李宁四位教授获评辽宁省教学名师称号,四位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一线,形成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并获得了优秀的教学成果,为学院教学工作高质量开展树立了榜样。



贾景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兴辽英才”领军人才,沈阳市高层次人才杰出人才。负责“辽宁省濒危珍稀药材资源开发与应用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和“辽宁省道地和濒危珍稀药材开发与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平台建设。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分子生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中药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公司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负责人,该专业为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
作为公司中药资源科学考察队领队和指导老师,先后赴内蒙古阿尔山、东北长白山—鸭绿江流域、河南伏牛山等地区进行科考活动,培养科考队员215人,总行程13万5千余公里,采集动植物标本5万余份,拍摄照片11万7千余张,建立12个教学实习基地。该项活动先后获得“辽宁省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 (A类)”、辽宁省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国家社会实践类一流本科课程等荣誉,活动在多家网络及平面媒体报道。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50余项;制定相关药材标准(规范)36项。发表SCI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专利证书13项,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30余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卫健委“十三五”规划教材《分子生药学专论》和《中药生物技术》,主编《瑞云山常见药用植物图鉴》等学术专著。

刘晓秋,理学博士,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williamhill官方网站中药系主任,公司中药制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分会委员、世界中联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理事,《williamhill学报》常务编委。
承担本科中药分析、中药制药分离工程、中药学概论等课程、研究生中药新药研究与法规等课程。带领团队潜心教学研究,持续进行教学改革,主持省级教学改革项目6项,完成4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主持完成教改项目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指导员工2023年获全国老员工功能食品与葡萄酒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2022年获得世中联首届中药炮制学研究生优秀论文一等奖、辽宁省老员工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楚天科技杯”辽宁省老员工功能食品与葡萄酒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项,横向课题多项。获得省、市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近5年发表SCI论文20篇,申请专利授权3项。主编、副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药分析实验》、《中药分析习题集》、《中药分析学》、《中药制药分离工程》等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中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和人民军医出版社《现代中药炮制》等学术专著。

高慧媛,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williamhill教务处处长,天然药物化学学科主席,中国药学教育学会临床药物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常务理事,沈阳市政协委员。入选兴辽英才“百千万人才-领军人才”、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
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药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负责人,主讲本科生《天然药物化学》和《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等课程,研究生《天然产物结构研究法》和《生合成概论》等课程。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负责人,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高等药学公司产品改革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williamhill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荣获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沈阳市优秀研究生导师。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等《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天然药物化学学习指导》、《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以及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丛书等药学教育丛书、教材27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完成了国家“十五”、“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项目5项。主持横向课题多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授权专利6项。先后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沈阳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李宁,理学博士,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现任williamhill官方网站经理,“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与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辽宁省重大慢病中药创新药重点实验室主任,天然药物化学学科主席,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中药化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入选“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省百人层次。
公司国家级精品课、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天然药物化学》、《药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骨干教师,从教17年来爱岗敬业,锐意创新,教学实践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引入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前沿知识,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深入开展教改工作,主持省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在《药学教育》等期刊上发表教改论文11篇。注重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和高质量教材。